龍俊榮從Yahoo Blog搬過來的精選網誌記錄。Blog Posts of Lung Chun-Wing Selectively Moved from Yahoo Blog
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
台版「三體」
劉慈欣的科幻小說「三體」三步曲之第一集繁體版已經推出,由台灣「貓頭鷹出版社」歸入該社「科幻推進實驗室」叢書之一。定價新台幣 300 元,港幣 100 元。
出版社之前舉辦了一個試讀徵文比賽,自參加者處收集評語,也收錄了在書中。我因曾在「倪匡科幻獎」中僥倖得過獎,也獲接觸;當時我已寫成「淺談劉慈欣的『三體』」一文,於是信手剪裁成200餘字的一段,即時便回應了出版社。
昨天剛收到出版社寄來的贈書。根據一個網上書店上刊登的資料,出版日期應是3月3日吧。之前看的是簡體字版,那些人物名稱,以繁體字印刷出來,看上去又有另一番味道,妙哉。
書中附有多人的評語,當中一個熟悉的名字,便是李偉才博士 ( 筆名李逆熵 )。其實他的電郵,還是我出賣給出版社的,哈哈!
P.S. 內容簡介可參看:http://yahoo-winglung.blogspot.hk/2011/01/blog-post.html
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
牙籤命的卡通短片
有賴YouTube的出現,加上不知如何有那麼多的有心人把舊時的音訊、視訊儲存起來,所以今天,不少兒時看過的卡通之中文版本,都可以在網上找到了。
──但主要也共是限於常規的節目,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名為「卡通短片」的存在,當時係在片集與片集之間,作為填塞空檔之用,出現並無固定,長短也無固定,有時只播放到中途,時間已夠了,截然被腰斬了的情況,也不是很罕見,似乎天生一條像牙籤般只能作鑽牙縫的命。
這些卡通片,記得在不同時期、不同電視台出現過的,有如阿寶、翠兒、小鳥咇咇等的大公司名牌,還有大力水手Popeye、巨人克里斯等。嗯,又沒有聽說過?唉!都說現在Blog友間的年齡相距實在太大了。
還有一套「無線電視」播放的卡通短片,記憶所及主角是兩個小孩子,其中之一身穿墨西哥傳統服飾,一頂大帽把眼睛都遮住了,卻露出了大板牙,名字叫做白必圖的。記憶依稀了,又只掌握了虛無飄渺的資訊,所以一直都查找不到那卡通的名字,連相片都找不到啊!真無奈。
──但主要也共是限於常規的節目,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名為「卡通短片」的存在,當時係在片集與片集之間,作為填塞空檔之用,出現並無固定,長短也無固定,有時只播放到中途,時間已夠了,截然被腰斬了的情況,也不是很罕見,似乎天生一條像牙籤般只能作鑽牙縫的命。
這些卡通片,記得在不同時期、不同電視台出現過的,有如阿寶、翠兒、小鳥咇咇等的大公司名牌,還有大力水手Popeye、巨人克里斯等。嗯,又沒有聽說過?唉!都說現在Blog友間的年齡相距實在太大了。
還有一套「無線電視」播放的卡通短片,記憶所及主角是兩個小孩子,其中之一身穿墨西哥傳統服飾,一頂大帽把眼睛都遮住了,卻露出了大板牙,名字叫做白必圖的。記憶依稀了,又只掌握了虛無飄渺的資訊,所以一直都查找不到那卡通的名字,連相片都找不到啊!真無奈。
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
尋蹤!楊子江先生
如果我們在網上搜尋器中,以「楊子江」三字來查找,找到的資料,幾乎全數都是關於曾於「亞洲電視」和「香港電台」工作過的已故主持人楊光/楊子光先生的。據說在更早的前輩中,有另一位也是以揚子江的名稱諧音為名的,還有另一位先生;在「香港科幻會」之前和「香港電台」合作的節目「科幻解碼」中,有該會會友推介過一個名為「天郎A001號之迷」的故事,就是由那位楊子江先生所寫。
余生晚也,沒看過這故事。名稱是「天郎」還是「天狼」?是「迷」還是「謎」?都不知道。
近期和李偉才博士碰面,談過一陣,他說當年在「東周刊」撰寫專欄時,文章中曾提及楊子江先生,楊先生看到後透過雜誌跟其時還身在海外的他聯絡上了;現在李博士已回港,很想與楊先生再聯絡上,但當年楊先生所給的聯絡方法卻失去了。李博士嘆息,不知這生有否機會圓此願望;我想現在互聯網上,人際結合的力量宏大,所以在沒問過李博士的情況下,把這事情公開。
不知會否竟有奇緣,能助李博士達成這多年願望?
余生晚也,沒看過這故事。名稱是「天郎」還是「天狼」?是「迷」還是「謎」?都不知道。
近期和李偉才博士碰面,談過一陣,他說當年在「東周刊」撰寫專欄時,文章中曾提及楊子江先生,楊先生看到後透過雜誌跟其時還身在海外的他聯絡上了;現在李博士已回港,很想與楊先生再聯絡上,但當年楊先生所給的聯絡方法卻失去了。李博士嘆息,不知這生有否機會圓此願望;我想現在互聯網上,人際結合的力量宏大,所以在沒問過李博士的情況下,把這事情公開。
不知會否竟有奇緣,能助李博士達成這多年願望?
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淺談劉慈欣的「三體」
( 本轉貼文章包括劉慈欣科幻小說《三體》的劇透,各位繼續閱讀下去前請慎重考慮。敬希垂注。 )
有人說「三體」是「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」,何謂最好,沒有標準定義,也無謂爭拗。不過若果說「三體」是中國至今「最好看的硬派科幻小說」,基本上,我是贊同的。
──加上「至今」二字,是因為這書在寫作技巧上,仍有改進空間。直覺勝於任何客觀分析,在我開始閱讀「三體」時,是已經同時持有一套三冊完整故事在手的了,一直讀下去,到了第二冊的中段,終於禁不住,找了另一本篇幅較短、情節較輕鬆的小說閱讀,緩一緩之後,才繼續把餘下的「三體」讀完。若真能令我一口氣把三冊書讀完的話,我便認為那「好看」二字真正無愧了。
在百事繁忙之下,讀完「三體」這皇皇巨著,已經不是易事;要為它寫一篇讀後感,簡直可以用「吃力不討好」來形容。在這篇讀後感中,我會盡量避免劇透,因為始終,科幻迷可能不知已經等待了多少年,才等到這麼高水平的科幻小說了。
在說感想之前,雖說不想劇透太多,但故事大綱,仍要一寫的。
故事由中國「文化大革命」時期開始,據說由於這一設定,導致「三體」一書在開始時並不能直接出版單行本,而要先在「科幻世界」雜誌上作連載,但宏觀整個故事,「文革」只是作者最隨手可用的其中一道「導火線」,因為故事需要一個叫主角對人類極度失望的環境,所以當她發現可以把訊息傳達到太空遠處的方法後,在得到來自宇宙另一世界的回覆後,在獲得極遙遠處的嚴厲忠告後,仍然選擇發出回應。於是,地球的位置被確認了,懷有惡意的三體星人向地球進發,並以超科技的智子鎖住了地球科技進步的瓶頸;「三體」的基礎故事,便是描寫地球人如何在強弱極端懸殊的情形下,求存求勝的情節。
「三體 1」和「三體 2:黑暗森林」的故事,空間幅度大至太陽系之外數光年處,已顯出作者的野心及氣魄,但相比「三體3:死神永在」相比,又是小巫見大巫了。「三體 3」的故事,一直無限擴展,擴展到宇宙滅亡及重生的程度,格局之宏大,簡直不可思議。複雜到那樣的情節,要簡述都不大可能了,也不想打擾大家閱讀之時的雅興,唯有請各位自行閱讀可也。
廣泛之至的科學知識
故事由現代開始,發展到最後,連時間都已失去意義了,其間地球上發生的事極多,而且是全個地球、各個階層都牽涉在內;人物多,事情多,作者又寫得仔細,所以需要的知識很廣泛。在來自宇宙的侵略下,世界局勢不斷變化,社會、政治、文化都隨之產生變數,所以要寫成「三體」這書,作者要具備包括天文學、物理學、生物學、社會學、心理學等等的知識,也要有軍事、戰略等方面的認知,才能寫得如此詳細立體。──而且不止於現時的科學知識,還有「將來的科學知識」。構想「將來的科學知識」的可能性,大概也就是科幻小說的最核心定義了。
劉慈欣的寫作功力很高。「三體」一書,最令人咋舌的當然是它的故事意念,但他的說故事技巧也高,故事逐段寫出,段落之間環環相扣,讀者在不知不覺間,原來故事的大格局已經架設起來了。作者有一些說故事技巧,運用得尤其出色,其一,是「視點變換」,同一事件,透過不同參與人士的視野描繪,幾下手腳,便能讓讀者明白過來了,而且又令能文章產生變化,減少沉悶感覺,值得欣賞。
另一種技巧,姑且可以稱之為「場景設定」(Scenario Setting)。例如在說故事之中,作者加插了幾位屬於普羅百姓的三位老人家,本來看起來,只是從多一個視角描述世界上發生的事,但當事情發展至地球人類要考慮逃離星球時,原來幾位老人家,正好可以用作代表了社會上幾種典型的反應,從他們的對話之中,讀者已可推想出社會上的辯論情況大概如何了。
又例如在書中,作者以同樣用「三體」命名的線上角色扮演遊戲,讓讀者幾乎是以第一身的感受,了解三體星人的生活環境及苦況,也同時透過遊戲中多次重生的世界,多位沿用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的名字和處事手法之領導,讓讀者感受到三體星之前的確是已試盡各樣方式,仍無法改善生存環境,從而明白三體星人進佔地球的決心。這種手法,作者運用之時亳不著跡,卻正正可在最自然易讀的情況下,深入淺出地,解釋了一些即使平舖直敘也難以叫人明白的現象。
上述兩種技巧,都需要借助不同角色令情節活絡起來。劉慈欣筆下的人物,個個生動,真可以配得上「連人帶話一齊來」的說法,對白的內容和語調,都正確反映了他們的身分、年齡、背景、性格,在在恰如其份,真不知作者的知識遼闊到怎樣程度,對人的觀察細膩到怎樣程度,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。
不無改善空間
由於在地球及三體星之間的對戰,在不同的階段,互有領先,讀者閱讀之時,心情也隨著事情而起伏;當情節推進更急更快時,那些心情起伏也更急促了,問題便出現。有時危機剛剛出現,讀者心情緊張起來,都還未及消化,事情又已經解決了;一些開心愉快的場面,讀者正要投入,新的一輪危機又至。在不很長的篇幅之內,不同性質的事件都出現了,出現了「抵銷效應」,便影響整體的效果了。
這篇讀後感寫於2011年年初,執筆之時聽說台灣快要推出「三體」的繁體字版本了,分冊方式應和「重慶出版社」的簡體字版一樣,個人以為,若能適當地加以較細分冊,讓讀者在每看完一冊書後,能稍停下來,有足夠的時間讓感覺沉澱,故事的餘韻便會更佳了。
看完「三體」首兩冊,相信很多讀者都和我一樣,感覺故事已經十分完整了。那第三冊故事又會如何繼續呢?原來第三冊中所發生的事,比之前兩冊加起來的還要多出許多倍。在「三體 3」書前有如下的一個「紀年對照表」:
危機紀元 公元 201X 年 ─ 2208 年
威懾紀元 公元 2208 年 ─ 2270 年
威懾後 公元 2270 年 ─ 2272 年
廣播紀元 公元 2272 年 ─ 2332 年
掩體紀元 公元 2333 年 ─ 2400 年
銀河紀元 公元 2273 年 ─ 不明
DX3906 星系黑域紀元 公元 2687 年 ─ 公元 18906416 年
647 號宇宙時間線 公元 18906416 年啟動
看那最後的紀元數字!「三體 3」的故事便是龐大到如此的程度了。可惜也由於「三體 3」的情節更豐富,變化更密,上述的「抵銷效應」便更明顯了。不知各位已看完「三體 3」的朋友有否同感,這第三冊的構想比起首兩冊超越了許多,但論到餘韻,則反而不及「三體 2」掩卷之時了。
有朋友說「三體」的毛病之一,是太過長篇大論,這是以局部評全體,似乎有所偏頗了。事實上,劉慈欣在某些地方,的確太過長篇大論了,但整體而言,他的文筆仍屬精簡一類。三冊書中,包含著數不清的大場面,描述文字的篇幅長短節奏快慢等等,都掌握得很恰當。例子之一是智子在以秒計的瞬間之內,毀滅地球戰艦的動態描寫,當時事情發生的實際時間極短,所發生的事情極多,如果描寫得太多的話,讀者不能感受到智子的超速,但描寫得太少的話,又不能讓讀者感受到艦隊之混亂,劉慈欣現時的處理極佳。當書中類似的高水平描述例子多不勝數之時,我們便不能輕易以「長篇大論」四個字概括了對作者文字功力的評價。
書中最容易令人產生「長篇大論」感覺的,通常在於大段大段的對白。在單行本中,足足一版、大半版的對白,劉慈欣真是可以把它們以一對括號框上了,不分段地直寫到尾,本來看得頗暢快的小說,一到這些位置,便卡住了,因為不細讀又怕以後的情節看不明,要細讀哩,眼睛也累了。這真是寫小說的技巧問題了。
寫的小說以清簡易讀聞名的倪匡,他的作品中如果遇上這種情況,一定會找辦法把大段的對白斷開的,有時會加插一個人物在跟主講者一問一答,有時會橫筆描寫一兩句旁聽者的反應,有時會讓講者在中間做些動作,如停下來喝一口酒之類,「才繼續道」。香港著名漫畫家、花名叫「牛佬」的文啟明曾在文章中,回憶初出道時曾獲「畫壇教父」黃玉郎教導漫畫主編之道,當中有涉及旁述及對白文字之處理者,竅門之一也很簡單,就是在必要有那麼大段文字時,把一大堆的文字,化成較細的幾堆文字了。
嚴肅作品輕鬆處
上面提及的技巧,只能算是小技,劉慈欣要注意、要改善的話,也很容易;另一個我認為屬於會影響整套小說的大問題,則屬於個人風格,是難以變改的了。是什麼呢?
我不認識劉慈欣其人,不清楚他的性情如何,但所見他書中的人物,不論性別,不論身分,不論遇上什麼問題,都冷靜得出奇,不會大吵大鬧,不會大哭大笑,如何重大的事情也好,只會理性地自怨自悲,而不會感性地痛哭流淚;即使是因為自己的錯失,引致地球即時失守,被外星文明侵入了,也都如是;即使在最後的最後,另一次的錯失,引致出現更巨大億萬倍的遺憾時,也仍如是。「三體」讀完之時,未能像當年讀完那短小許多的經典之作《最後的問題》之後,能帶出叫人深思的餘韻,我想這個寫作問題,影響至巨,始終小說太過理性,便會呆板了。
劉慈欣的筆下也不是沒有輕鬆一面的,不過也都是屬於嚴肅中見幽默的一類,而非詼諧搞笑。印象最深的兩個例子都是在「三體 2:黑暗森林」之中。
第一個例子在第 154 版,面壁者之一,美國前國防部長泰勒求助於身為恐怖分子頭子的宿敵,他把一套書送給那老人;書中並無明言那是什麼書,但之後作者又怕讀者看不明白,提到了謝頓的名字,又再加一個註腳,說明謝頓是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名作「基地」中的主人公,而且還在對白中,提到那老人曾以這小說為自己的組織命名。那麼那老人是什麼人、那是什麼組織,不是很明白麼?又,在同書第 216 版,有一個角色「兩手一攤」說:「如果其他可能都被排除,剩下的一種無論多麼離奇也是真的……」那又是向誰人致敬了?能看得明白者,當發出會心微笑。
香港科普作家李偉才博士形容此書「達國際水平」,誠哉此言。喜愛閱讀科幻小說的朋友,「三體」一書,不容錯過。
有人說「三體」是「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」,何謂最好,沒有標準定義,也無謂爭拗。不過若果說「三體」是中國至今「最好看的硬派科幻小說」,基本上,我是贊同的。
──加上「至今」二字,是因為這書在寫作技巧上,仍有改進空間。直覺勝於任何客觀分析,在我開始閱讀「三體」時,是已經同時持有一套三冊完整故事在手的了,一直讀下去,到了第二冊的中段,終於禁不住,找了另一本篇幅較短、情節較輕鬆的小說閱讀,緩一緩之後,才繼續把餘下的「三體」讀完。若真能令我一口氣把三冊書讀完的話,我便認為那「好看」二字真正無愧了。
在百事繁忙之下,讀完「三體」這皇皇巨著,已經不是易事;要為它寫一篇讀後感,簡直可以用「吃力不討好」來形容。在這篇讀後感中,我會盡量避免劇透,因為始終,科幻迷可能不知已經等待了多少年,才等到這麼高水平的科幻小說了。
在說感想之前,雖說不想劇透太多,但故事大綱,仍要一寫的。
故事由中國「文化大革命」時期開始,據說由於這一設定,導致「三體」一書在開始時並不能直接出版單行本,而要先在「科幻世界」雜誌上作連載,但宏觀整個故事,「文革」只是作者最隨手可用的其中一道「導火線」,因為故事需要一個叫主角對人類極度失望的環境,所以當她發現可以把訊息傳達到太空遠處的方法後,在得到來自宇宙另一世界的回覆後,在獲得極遙遠處的嚴厲忠告後,仍然選擇發出回應。於是,地球的位置被確認了,懷有惡意的三體星人向地球進發,並以超科技的智子鎖住了地球科技進步的瓶頸;「三體」的基礎故事,便是描寫地球人如何在強弱極端懸殊的情形下,求存求勝的情節。
「三體 1」和「三體 2:黑暗森林」的故事,空間幅度大至太陽系之外數光年處,已顯出作者的野心及氣魄,但相比「三體3:死神永在」相比,又是小巫見大巫了。「三體 3」的故事,一直無限擴展,擴展到宇宙滅亡及重生的程度,格局之宏大,簡直不可思議。複雜到那樣的情節,要簡述都不大可能了,也不想打擾大家閱讀之時的雅興,唯有請各位自行閱讀可也。
廣泛之至的科學知識
故事由現代開始,發展到最後,連時間都已失去意義了,其間地球上發生的事極多,而且是全個地球、各個階層都牽涉在內;人物多,事情多,作者又寫得仔細,所以需要的知識很廣泛。在來自宇宙的侵略下,世界局勢不斷變化,社會、政治、文化都隨之產生變數,所以要寫成「三體」這書,作者要具備包括天文學、物理學、生物學、社會學、心理學等等的知識,也要有軍事、戰略等方面的認知,才能寫得如此詳細立體。──而且不止於現時的科學知識,還有「將來的科學知識」。構想「將來的科學知識」的可能性,大概也就是科幻小說的最核心定義了。
劉慈欣的寫作功力很高。「三體」一書,最令人咋舌的當然是它的故事意念,但他的說故事技巧也高,故事逐段寫出,段落之間環環相扣,讀者在不知不覺間,原來故事的大格局已經架設起來了。作者有一些說故事技巧,運用得尤其出色,其一,是「視點變換」,同一事件,透過不同參與人士的視野描繪,幾下手腳,便能讓讀者明白過來了,而且又令能文章產生變化,減少沉悶感覺,值得欣賞。
另一種技巧,姑且可以稱之為「場景設定」(Scenario Setting)。例如在說故事之中,作者加插了幾位屬於普羅百姓的三位老人家,本來看起來,只是從多一個視角描述世界上發生的事,但當事情發展至地球人類要考慮逃離星球時,原來幾位老人家,正好可以用作代表了社會上幾種典型的反應,從他們的對話之中,讀者已可推想出社會上的辯論情況大概如何了。
又例如在書中,作者以同樣用「三體」命名的線上角色扮演遊戲,讓讀者幾乎是以第一身的感受,了解三體星人的生活環境及苦況,也同時透過遊戲中多次重生的世界,多位沿用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的名字和處事手法之領導,讓讀者感受到三體星之前的確是已試盡各樣方式,仍無法改善生存環境,從而明白三體星人進佔地球的決心。這種手法,作者運用之時亳不著跡,卻正正可在最自然易讀的情況下,深入淺出地,解釋了一些即使平舖直敘也難以叫人明白的現象。
上述兩種技巧,都需要借助不同角色令情節活絡起來。劉慈欣筆下的人物,個個生動,真可以配得上「連人帶話一齊來」的說法,對白的內容和語調,都正確反映了他們的身分、年齡、背景、性格,在在恰如其份,真不知作者的知識遼闊到怎樣程度,對人的觀察細膩到怎樣程度,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。
不無改善空間
由於在地球及三體星之間的對戰,在不同的階段,互有領先,讀者閱讀之時,心情也隨著事情而起伏;當情節推進更急更快時,那些心情起伏也更急促了,問題便出現。有時危機剛剛出現,讀者心情緊張起來,都還未及消化,事情又已經解決了;一些開心愉快的場面,讀者正要投入,新的一輪危機又至。在不很長的篇幅之內,不同性質的事件都出現了,出現了「抵銷效應」,便影響整體的效果了。
這篇讀後感寫於2011年年初,執筆之時聽說台灣快要推出「三體」的繁體字版本了,分冊方式應和「重慶出版社」的簡體字版一樣,個人以為,若能適當地加以較細分冊,讓讀者在每看完一冊書後,能稍停下來,有足夠的時間讓感覺沉澱,故事的餘韻便會更佳了。
看完「三體」首兩冊,相信很多讀者都和我一樣,感覺故事已經十分完整了。那第三冊故事又會如何繼續呢?原來第三冊中所發生的事,比之前兩冊加起來的還要多出許多倍。在「三體 3」書前有如下的一個「紀年對照表」:
危機紀元 公元 201X 年 ─ 2208 年
威懾紀元 公元 2208 年 ─ 2270 年
威懾後 公元 2270 年 ─ 2272 年
廣播紀元 公元 2272 年 ─ 2332 年
掩體紀元 公元 2333 年 ─ 2400 年
銀河紀元 公元 2273 年 ─ 不明
DX3906 星系黑域紀元 公元 2687 年 ─ 公元 18906416 年
647 號宇宙時間線 公元 18906416 年啟動
看那最後的紀元數字!「三體 3」的故事便是龐大到如此的程度了。可惜也由於「三體 3」的情節更豐富,變化更密,上述的「抵銷效應」便更明顯了。不知各位已看完「三體 3」的朋友有否同感,這第三冊的構想比起首兩冊超越了許多,但論到餘韻,則反而不及「三體 2」掩卷之時了。
有朋友說「三體」的毛病之一,是太過長篇大論,這是以局部評全體,似乎有所偏頗了。事實上,劉慈欣在某些地方,的確太過長篇大論了,但整體而言,他的文筆仍屬精簡一類。三冊書中,包含著數不清的大場面,描述文字的篇幅長短節奏快慢等等,都掌握得很恰當。例子之一是智子在以秒計的瞬間之內,毀滅地球戰艦的動態描寫,當時事情發生的實際時間極短,所發生的事情極多,如果描寫得太多的話,讀者不能感受到智子的超速,但描寫得太少的話,又不能讓讀者感受到艦隊之混亂,劉慈欣現時的處理極佳。當書中類似的高水平描述例子多不勝數之時,我們便不能輕易以「長篇大論」四個字概括了對作者文字功力的評價。
書中最容易令人產生「長篇大論」感覺的,通常在於大段大段的對白。在單行本中,足足一版、大半版的對白,劉慈欣真是可以把它們以一對括號框上了,不分段地直寫到尾,本來看得頗暢快的小說,一到這些位置,便卡住了,因為不細讀又怕以後的情節看不明,要細讀哩,眼睛也累了。這真是寫小說的技巧問題了。
寫的小說以清簡易讀聞名的倪匡,他的作品中如果遇上這種情況,一定會找辦法把大段的對白斷開的,有時會加插一個人物在跟主講者一問一答,有時會橫筆描寫一兩句旁聽者的反應,有時會讓講者在中間做些動作,如停下來喝一口酒之類,「才繼續道」。香港著名漫畫家、花名叫「牛佬」的文啟明曾在文章中,回憶初出道時曾獲「畫壇教父」黃玉郎教導漫畫主編之道,當中有涉及旁述及對白文字之處理者,竅門之一也很簡單,就是在必要有那麼大段文字時,把一大堆的文字,化成較細的幾堆文字了。
嚴肅作品輕鬆處
上面提及的技巧,只能算是小技,劉慈欣要注意、要改善的話,也很容易;另一個我認為屬於會影響整套小說的大問題,則屬於個人風格,是難以變改的了。是什麼呢?
我不認識劉慈欣其人,不清楚他的性情如何,但所見他書中的人物,不論性別,不論身分,不論遇上什麼問題,都冷靜得出奇,不會大吵大鬧,不會大哭大笑,如何重大的事情也好,只會理性地自怨自悲,而不會感性地痛哭流淚;即使是因為自己的錯失,引致地球即時失守,被外星文明侵入了,也都如是;即使在最後的最後,另一次的錯失,引致出現更巨大億萬倍的遺憾時,也仍如是。「三體」讀完之時,未能像當年讀完那短小許多的經典之作《最後的問題》之後,能帶出叫人深思的餘韻,我想這個寫作問題,影響至巨,始終小說太過理性,便會呆板了。
劉慈欣的筆下也不是沒有輕鬆一面的,不過也都是屬於嚴肅中見幽默的一類,而非詼諧搞笑。印象最深的兩個例子都是在「三體 2:黑暗森林」之中。
第一個例子在第 154 版,面壁者之一,美國前國防部長泰勒求助於身為恐怖分子頭子的宿敵,他把一套書送給那老人;書中並無明言那是什麼書,但之後作者又怕讀者看不明白,提到了謝頓的名字,又再加一個註腳,說明謝頓是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名作「基地」中的主人公,而且還在對白中,提到那老人曾以這小說為自己的組織命名。那麼那老人是什麼人、那是什麼組織,不是很明白麼?又,在同書第 216 版,有一個角色「兩手一攤」說:「如果其他可能都被排除,剩下的一種無論多麼離奇也是真的……」那又是向誰人致敬了?能看得明白者,當發出會心微笑。
香港科普作家李偉才博士形容此書「達國際水平」,誠哉此言。喜愛閱讀科幻小說的朋友,「三體」一書,不容錯過。
作者:龍俊榮 || 轉載自「香港科幻會。賞析與專論」網頁 || 2011年01月9日
訂閱:
文章 (Atom)